- 相册
- 0
- 阅读权限
- 30
- 日志
- 0
- 精华
- 0
- 记录
- 0
- 好友
- 0
- UID
- 79087
- 帖子
- 41
- 主题
- 30
- 金币
- 76
- 激情
- 0
- 积分
- 80
- 注册时间
- 2005-5-12
- 最后登录
- 2010-4-15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UID
- 79087
- 帖子
- 41
- 主题
- 30
- 金币
- 76
- 激情
- 0
- 积分
- 80
- 注册时间
- 2005-5-12
- 最后登录
- 2010-4-15
|
无 极 限 唱 法 的 真 正 意 义
( 音域无限,力度无限,情感无限,耐力无限,最终愿望,还是中国人应该对世界音乐有突出贡献。)
我已经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声乐的革命——无极限唱法的理论性,但我仍然要说无极限唱法的真正意义是它的革命性,而革命的具体要素,是真正看的见,摸得到的。
比如音色的革命,是通过无极限唱法驾驭音色的练习之后,要求歌者能用一口气,在气息未间断,声音未间断的情况下,完成由传统美学认为最丑的,最难听的,最原始的沙音音色,过渡到每个人象说话一样自然的本色音色,再转向传统美学认为圆润、洪亮、金属色彩的音色。
人的音色的区分及驾驭音色变化的能力,主要 可分三大块 A 本色;B 圆润明亮的金属音;,C 沙音。B和C音色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改造,或者说是做出来的。
美声唱法做出B的音色,是建立在喉头向挡气的过程中,所以离自然、生活、真实相去甚远。
而流行唱法的沙音音色虽然是做出来的,但喉头的状态是和日常生活语言中喉头的状态一样,与贴近真实,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相距不大,所以仍然为听众广泛接受。
然而,艺术讲究个性,讲究新奇,沙音被美声声乐体系封杀了500年,就象属七和弦被音乐理论称为不和谐和弦一样。随着演出的大量应用,人们的听觉也开始产生变化,开始觉得它们协和动听了。
但沙音的发音法在中声区的确很好听,而在高音区上对发音器官也的确伤害很大,难以驾驭。
所以,一旦有人能将非常好听的沙音音色拓展到高音音区时,人们欣赏和崇拜的 便是那似乎有些悲壮的英雄色彩。
物以稀为贵,长期的练习和演唱也会使一个看似不科学的发音,变的合理和科学,也变的接近日常,接近生活。
地球上有数不尽的民族,在歌唱的发声方法上,也跳不出从最原始的沙音音色到本色音色(说话的音色)到金属音色之间。
所以,一旦学会用一口气,不间断发声而变化了音色,沙音——本色——金属的过程,也就可以换句话说,地球上所有的唱法都被浓缩在无极限唱法的音色变化之中。
这与以往所有的发声方法相比较,当然可以成为音色革命。
而在以前,我们看到和听到很多传统唱法的歌唱家(美声、民族)用传统的音色,演唱流行歌曲都是那么格格不入。
而在其他一些已经形成模式的通俗唱法,表现和演唱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曲时,同样显得恍如隔世。
然而,无极限唱法,这方面的差异,微乎其微,各种唱法的经典作品都能表现。
再比如,力度无限,我们知道所有艺术品种中最具有震撼力与感染力的是戏剧,而人与人进行情感沟通,最直接,最快捷的就算是歌唱艺术了。
然而,遗憾的是在以往的声乐史中,将人声分为重机能(戏剧性)与轻机能(抒情性)两大类,强制性的认为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适不适合唱重机能与轻机能的类型。
更为可悲的是,我们现在的声乐界在抹杀歌唱中的戏剧性。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回避高音,和降低演唱者力度的动态范围,这样一来,在我们很多的声乐作品中便听不到戏剧性效果了。
人类在歌唱时音量的大小(分贝dB)在瞬间范围。可以是1比1,也可以是1比20或者更多。
1比1是指唱歌时从头至尾一个音量,而当一个歌手在一首歌里使用了20种音量对比演唱时,则成了1比20。
某位歌手在演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时,从头至尾听不出音量的变化,我们可以说这位歌手在分贝的变化是1比1。
这样的演唱方式和方法,当然没有戏剧效果,也就理所当然,只有抒情色彩,而缺乏震撼力。
所以,无极限唱法要求歌手至少会用20种音量(分贝dB)唱歌,视音乐的形象去具体运用。
而当音乐形象需要极具戏剧感染力时,瞬间声音的动态范围,应该至少达到1比20以上。而能够做到这一点时,这位歌手也就没有重机能(戏剧性)与轻机能(抒情性)之分了,演唱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也就大大增加。
又比如,音域无限,我们在欣赏一首声乐作品时,(包括美声唱法的歌剧咏叹调)通常的音域是在两个八度以下(15度以内),而大多数作品都在13度,12度以下。
然而,由于歌唱艺术独特的魅力,已经将听众的情感掀的波澜壮阔。
而美声唱法声乐体系将高音c3称作声乐高音的极限。(花腔女高音除外,因为花腔女高音c3——f3之间的 演唱是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的,所以,才有汉语的要花腔一说),虽然京剧的小生,川剧、赣剧的高腔,秦腔等戏曲发出有c3的演唱,但那往往都是假声,是一种戏曲发声,同歌唱艺术的发声不是一回事。
也有人发明了咽音训练法(通常是美声或民族唱法),但由于音区不统一,录音之后高音并不好听。
所以,至今为止,歌坛还是在两个八度之内演绎声乐。
而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人类由于挑战音域的极限,或者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使遗传基因发生变化,或者由于食品、气候、科技等等原因,使人类(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建立在共性的 基础上)能够在三个八度之内的音域中去歌唱,声音及作品的魅力势必会有革命性的突破。
我们被声音的戏剧性对比感染的程度将成倍于现在的两个八度。
而流行歌后席琳迪昂之所以能让观众的情绪象火山一样的达到沸点,同她演唱的大多数歌曲都达到了两个半八度有很大的原因。
无极限唱法音域无限,已经将声乐艺术高音拓展到了c4,所以,当然也可以称其为革命。
音域无限,力度无限,情感无限,耐力无限,最终的愿望还是中国人应该对世界音乐有突出贡献。
http://www.show160.com/stary/usersuibi.asp?userid=85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