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 跨国公司不懂中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3 08:21:1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中国刚刚开放的时候,大众汽车、可口可乐、3M公司开始来到中国探索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摩托罗拉、飞利浦公司和日本的NEC也受到热烈的欢迎。当时,中国消费者几乎无条件地偏爱跨国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从2000年开始,当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尤其是进入2001年以来当中国进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老百姓对跨国公司的印象就改变了。人们已经不觉得中国本地公司生产的产品和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有多大不同。事实上,因为他们对跨国公司的期望高一些,经常带来很多的失望。跨国公司所享受的尊敬不见了,理智的消费者现在强调产品的细节和质量。那么,是哪些具体的错误让跨国公司失去尊敬的呢?
    执行双重标准  跨国公司允许本地的标准和行为凌驾于全球的标准之上,便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2000年,面对东芝笔记本电脑有问题的舆论,东芝对美国的消费者赔偿了15亿美元,平均每个消费者为445美元。但对中国消费者却采取了不同的待遇,只是对他们的软件进行了维修。结果东芝遭到中国媒体的强烈谴责,从第一大笔记本电脑销售商降为第三位,市场份额从19%跌落到15%。
    相似的,两大跨国公司巨头高露洁和宝洁在2005年4月都受到了中国媒体的批评,因为他们都在中国销售含有三氯生的牙膏。根据美国的一个研究,这种抗菌药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致癌。当这个研究被英国《旗帜晚报》报道以后,英国的零售商立即决定把含有这种药物的牙膏全部下架。而分别占据了中国牙膏市场30%和15%份额的宝洁和高露洁却声称英国的反应过激,在中国继续销售这种产品。事件发生后,新浪对于高露洁的一个品牌信任调查表明,消费者对其信任一周之内从88%下降到9%。
    另外,卡夫食品和坎贝尔汤料被批评实施双重标准,因为他们在中国使用转基因大豆,在欧洲却不这样做。从法律意义上来说,两家公司没有错,因为中国没有禁止使用转基因大豆,只要标识上注明就可以了。但这个事件的核心是,在一些绿色和平组织的宣传下,全球对转基因的忧虑正蔓延到中国,人们惊恐地发现转基因正在进入中国消费者的眼睛和耳朵。
    毫无疑问,那些被看做执行双重标准的跨国公司在消费者口中留下苦涩的滋味,消费者感到自己受到了歧视。
    毁灭品牌的并购  最近,娃哈哈和达能之争不断升级。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香港百富勤共同成立5家合资企业,其中娃哈哈持股49%,达能和百富勤共同持股51%。1997年,随着百富勤将股权转让给达能,达能以51%的股权成为合资企业的控股股东。2006年6月初,达能起诉娃哈哈。成功干掉“乐百氏”的达能尽管拥有这张法律牌,但娃哈哈搅起的“民族情绪”显然占了上风。
    达能绝不是唯一的强硬者。虽然有的时候跨国公司许诺加强品牌投资,但最后都把他们消灭掉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品牌如活力28、熊猫洗衣粉、扬子、香雪海冰箱、天府可乐、上海汽车、白猫洗涤用品、北冰洋碳酸型饮料等,早被外企“雪藏”多年。
    1994年,联合利华与一个中国公司合资租用美加净品牌5年,美加净当时是中国领先的牙膏品牌之一。3年以后,联合利华停止了这个品牌的广告。2001年一个上海公司花了5亿元从联合利华手中回购了美加净,并试图重振这个品牌。但已经晚了,损害已经造成。2000年美加净的销售量为两千万支,只是当年联合利华并购时销售量的1/3。
    中国观察人士认为这种并购是有意要把中国的品牌逼上绝路,或者把它们统统杀死。来自2006年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公众认为这样会损害到中国经济独立性,应加以限制。
    在知识产权上的咄咄逼人策略  近年来,思科、飞利浦电器、矽玛特公司和微软等,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采取了一些法律诉讼的手段。2005年5月,荷兰飞利浦公司起诉东强电子和其他13个有关的公司;2006年,矽玛特公司指控中国的一个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试图阻碍使用这家芯片公司的MP3的进口。更为引人注目的一次案件是思科2004年7月控告华为侵犯了其操作软件的知识产权。这个案子最终有了结果,不过双方都认为自己是胜利者。
    微软是另外一个例子。由于其在中国采取了非常激烈的诉讼措施,这个软件巨头被看做非常霸道。虽然最近微软采取了更为温和的风格,但中国已有30%的国有企业使用了Linux的系统。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强势姿态,意在打压中国刚刚起步的本土产业,而这又与历史上的帝国主义行为是一致的。调查公司AC尼尔森2006年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不赞同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指责。
    管理迟钝  仅2005年,就有多家跨国公司由于管理迟钝,在中国市场集体遭遇公关危机:索尼6个型号30个批次的数码相机在抽检中被定性为“不合格”;奥诗裳离职员工自曝该公司把衣服赞助给一些节目组后再重新销售;戴尔公司的销售人员“妖魔化”竞争对手的邮件被媒体曝光;江西消费者将宝洁告上法庭等。这些都使得企业形象严重受损。
    搜狐网站在2005年1月作了一个在线调查,参与者一半认为跨国公司现在变得不再正面。虽然没有提到某个公司,但有两种观点非常普遍,第一种是由于其不端行为,跨国公司的可信度和公众形象正在变差。另外一个是很多跨国公司把中国市场当做一个实验基地,比如在中国进行尝试利用新的技术,因为这里很便宜,但转移给中国或者参与到中国工业基础发展的技术却很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