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291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千年之谜 考古学家有了新答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8 13:44:3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到底是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这一世纪谜团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最近,科学家通过对0.77亿年前一个小型肉食恐龙巢穴的研究后终于找到答案,实为先有的蛋才有的鸡。
    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这个存在了几个世纪的难题,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生物学到哲学,都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不过,来自加拿大的科学家已经得到了答案,这个问题的解答从发现一个罕见的小型肉食恐龙的巢穴开始。这个巢穴存在于7千7百年前,当时海平面上升,恐龙妈妈不得不抛弃巢穴里面的恐龙蛋,自己逃生而去。留下的恐龙蛋成为了现在科学家研究的珍贵化石。
    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皇家泰瑞尔博物馆恐龙馆馆长弗朗索瓦说:“这个巢穴有着恐龙和鸟类的共有特征,通过对这个巢穴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古老的难题: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专门研究恐龙繁殖的古生物学家达拉·泽勒尼茨基(Darla Zelenitsky)表示:“直到现在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还没有能够得到解答。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谜底逐渐清晰:恐龙首先建造了类似鸟窝的巢穴,产下了类似鸟蛋的蛋,然后恐龙再进化成鸟类(鸡也属于鸟类的一种),这很明确,蛋先于鸡之间就存在了。鸡是由这些产下了类似鸡蛋的肉食恐龙进化而成。”     基于上面的研究表明,原来的问题应该被改写成:是先有恐龙还是先有蛋。     据报道,这个巢穴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早期考古成果保存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卡尔加里化石有限公司。最开始这个巢穴被认为属于一种类似于鸭子的草食恐龙。后来的深入研究才发现,这应该是一种小型肉食恐龙的化石,2007年,该化石被阿尔伯塔省的皇家蒂勒尔古生物博物馆收购,现存于馆中。     泽勒尼茨基说:“在北美地区,这种小型肉食恐龙的巢穴是十分罕见的,基于洞穴的造型和里面的恐龙蛋化石我们可以推断,这种小型肉食恐龙和鸟类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而关于这种恐龙的产卵行为,在最新一期的《古生物学》(Paleobiology)杂志上,详细的分析了这个珍稀的巢穴,并公布许多关于恐龙产蛋和建立巢穴的重要信息。这可以为古生物学家对于类似这种的小型肉食恐龙的研究提供帮助,同时也为恐龙进化成鸟类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     例如,通过对恐龙蛋在巢穴中的位置以及蛋的尺寸可以判断:一窝蛋至少包括12个,它们成环状逐个排列在沙土之上。每颗蛋大约有5英寸(约12厘米)长,这一点很像鸟蛋。分析还表明,恐龙一次会产下两个蛋,这一点和鸟类很相似,而和一次只产一个蛋的鳄鱼不同。这点从侧面证明了是恐龙进化成了鸟类。     古生物学家们不满足对于只是解答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寻找拥有这种恐龙幼仔化石的巢穴。这样可以通过对恐龙幼仔骨骼的进一步研究,来得出更多的结论。虽然在北美地区找到下个保存这样完整的巢穴很困难,但是考古学家还是想挑战一下。接下来的研究将由艾伯塔创新研究基金和基拉姆奖学金基金共同资助。

Rank: 2

UID
275514
帖子
100
主题
1
金币
29
激情
2
积分
39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12-12-14
4
发表于 2008-12-31 14:04:26 |只看该作者
:L:L:L:L:L:L:L:L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UID
301908
帖子
77
主题
1
金币
-1
激情
0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08-12-2
最后登录
2008-12-24
3
发表于 2008-12-18 17:13:36 |只看该作者
實在是有點神奇
要證實的部分應該還不少!!
期待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2
发表于 2008-12-18 13:48:30 |只看该作者

鸟真是恐龙的后代吗

1856年,一位年轻人应邀参加朋友的圣诞晚会,在晚宴中他发现盘子里吃剩的火鸡骨头竟和自己研究的恐龙骨骼十分相似。一个惊人的假设一闪而过:地球上的鸟难道是由恐龙演化而来?在不久的伦敦地质学会上,他正式提出了“鸟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他就是一向以发表惊世骇俗观点闻名的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位博物学家发疯了。

1996年,China人的惊人发现验证了140年前的赫胥黎假说。

里程碑式的发现

1996年8月,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8月12日这天,一位神秘的乡下农民带着一个锦盒匆匆来到了China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博士的办公室。季强博士看着锦盒中的东西惊呆了,里面露出大约一块70厘米长、50厘米宽的动物化石,这动物大约有家鸡一般大,昂着头翘着尾巴,像只骄傲的公鸡在报晓。动物的头很大,满嘴长着带有小锯齿的尖锐牙齿,前肢非常短,尾巴却出奇地长,一副向前奔跑的姿态……

根据骨骼学的特征看,老乡送来的这块标本无疑属于小型的虚骨类的吃肉恐龙。但更令我感兴趣的是在它的头部、脖子,在它的体躯以及尾巴上,都包裹着短短的不到1公分长的纤维状的皮肤衍生物,这种纤维皮肤衍生物结构在以往世界各个国家所发现的恐龙化石材料里,都没见过。凭着一个职业古生物学家的直觉,季博士马上产生了一个逻辑思维,这种皮肤衍生物究竟是羽毛还是毛发、还是其它什么结构呢?无论是什么,这都标志着恐龙研究的一个新起点,它为恐龙研究,尤其是为研究鸟类起源方向,提供了关键性的信息,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

中华龙鸟横空出世

这块奇特的化石标本,或许就是100多年来,无数古生物学者一直在寻找的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就是最早的“原始羽毛”。科学家高度的敏感性,使季强博士兴奋起来。但非常遗憾的是这块化石的另一半却不知去向。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季强博士和同事们多次来到发现化石的辽宁西部地区进行考察研究。季强认为,这种动物是一种介于鸟类和恐龙间的一种过渡性的生物,首先我们必须要把它的过渡性质体现在名称上,所以我们给它起一个中文学名:中华龙鸟,中华代表这个化石是China发现的,是China科学家研究的;龙鸟,表示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生物。第二,也体现了我们的学术思想,鸟是由恐龙变过来的。

“中华龙鸟”到底是龙还是鸟,成为国内古生物学界和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最终引发出了一场“龙鸟之争”。

龙鸟之争

China辽西地区发现的同一块化石标本,一半被认为是“鸟”,一半被认为是“龙”。它到底是龙?还是鸟?国内专家、学者们的激烈争论,把这个“中华龙鸟”越炒越热。同时又再次激活了当今生物演化领域的一大谜题———鸟类起源之谜。1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世界各

地寻找鸟类可能的祖先。他们提出了鸟类是从翼龙、鳄鱼、哺乳动物和蜥蜴等进化而来的种种假说。但是,惟一能站得住脚的假说是,鸟类是从恐龙时代的某种未知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19世纪中期,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一次报告中,列举出鸟类与恐龙存在35处共同解剖学的特征,从而率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观点。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对恐龙的了解甚少,许多学者发出诘问:体形庞大的恐龙何以演化为轻捷善飞的鸟类?

赫胥黎观点复活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恐龙化石的相继发现,一名耶鲁大学的学者重新引证了赫胥黎的观点,正式复活了鸟类起源恐龙的假说,他就是美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奥斯特罗姆教授。

奥斯特罗姆教授在深入研究、对比分析了有关恐爪龙、美颌龙之后,发现恐龙也有叉骨。所以他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赫胥黎是对的,鸟类肯定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后来奥斯特罗姆教授重新解释、扩充了赫胥黎的论点,进一步提出鸟类可能起源于小型吃肉的恐龙,也就是起源于小型的兽脚类恐龙的新见解。他成为“恐龙派”的领军人物。

但是,由于“恐龙派”始终没有找到由恐龙演变到鸟的那种过渡性生物的化石标本,鸟是否由恐龙演变而来仍然没有结论。

难道“中华龙鸟”真的就是由恐龙演变到鸟的这种过渡性生物吗?鉴于China这一惊人的发现,美国费城自然科学院组成以奥斯特罗姆教授为首的5位在恐龙与鸟类研究领域具有国际权威的古生物学专家代表团,于1997年5月来China进行了实地考察,这个代表团被称为“梦之队”。梦之队看了保存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的“中华龙鸟”化石。随后,梦之队代表团又到化石产地进行实地考察。

在美国代表团即将离开China时,两国专家发表了一个声明。代表团承认China辽西是世界级的化石宝库,是最有希望解决鸟类起源问题的关键地区。根据他们的观察,认为中华龙鸟身上长的皮肤是原始的羽毛,或者类似于羽毛的一种原始机构,但是目前还不能肯定。根据他们研究的经验和以往掌握的知识来看,中华龙鸟仍然属于一种小型的食肉性的恐龙。

1997年4月,当代表团回到美国后,他们在美国的费城自然科学院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这时候,“恐龙派”和“鸟派”的代表人物各自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约翰·奥斯特罗姆教授在会上说,我刚从北京考察回来,我观看了中华龙鸟的正型标本,我认为中华龙鸟标本身上长的确实是一种原始羽毛。中华龙鸟的发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有力地支持了鸟类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理论;美国的马丁教授则说,我也刚从北京回来,我也看到了中华龙鸟的标本,但我认为这在鸟类起源研究上不具有任何科学意义,因为中华龙鸟的皮肤,据我观察是一种皮下的胶源纤维组织,既不是羽毛也不是毛发。

最终,中华龙鸟归属于恐龙,放在美颌龙科。因为它的形态特征和身体大小,与德国曾经发现的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美颌龙相似,它们被归为一类。

中华龙鸟是两足行走的动物,成年个体可以长到2米左右。科学家基本上把中华龙鸟的时代,确定为侏罗纪后的白垩纪早期,距今大约有一亿三千多万年前。

虽然,这块化石标本是以“长羽毛恐龙”而闻名于世的,但化石标本的外围,靠近骨骼处的似毛发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羽毛”,这一直是专家学者们争议的焦点。许多反对者认为,这些所谓的“羽毛”极有可能是分裂的肌肉纤维。因此,许多反对鸟类恐龙起源说的专家学者并不承认“中华龙鸟”的意义。一位反对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学者曾这样说过:“如果谁能找到长着真正羽毛的恐龙,我将毫不犹豫地站在鸟类恐龙起源说一边!不过,我实在无法想象恐龙长着羽毛会是什么模样,因为对恐龙来说,长羽毛实在毫无意义”。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居然成了“客观存在”。

长羽毛的China鸟龙

1998年,我国“辽西野外博士队”在辽西四合屯最后一遍没有挖到的岩石上发掘时,突然在断面上发现了化石碎茬,队员们进行了清理,在化石表面发现有一些牙齿的印痕,而在牙齿印痕附近也看到黑色的丝状的化石印痕。经过专业人员半年多的精心修理,期盼已久的奇迹终于出现了,这是一块保存较为完整的与鸟类最相似的恐龙:驰龙的化石。后来,它被命名为“千禧China鸟龙”。

“千禧China鸟龙”是China辽西地区惟一的一块由科学家亲手采得的“长羽毛”的恐龙标本,它的发现对于理解鸟类起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专家们在China鸟龙身体上发现了原始的羽毛构造。这一发现不仅确立了鸟类羽毛和恐龙毛状物的同源关系,甚至表明进步鸟类的羽毛从恐龙中便开始出现了。羽毛不再是鸟类专有的特征了。

从China辽西地区发现的“长羽毛”的恐龙可知,与鸟类关系很近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它们的形态已经非常接近早期鸟类。它们和鸟类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近,以至科学家们有时也很难分清谁是恐龙谁是鸟。

China地质科学院季强博士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世界各地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我们对于恐龙的演化,以及兽脚类恐龙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刻。特别是China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不断地发现,我们对于鸟类起源的全景图了解得更为透彻。在三叠纪晚期,那时候已经出现了兽脚类恐龙。然后到了侏罗纪的早期,它的骨骼已经开始中空了。那么再继续发展,后来兽脚类的虚骨龙类慢慢就长出了羽毛。就像中华龙鸟那样,然后慢慢地遍及各个类群,兽脚类的恐龙有很多类群都长出了羽毛。

China辽西地区发现的这一系列“长羽毛”的恐龙,第一次把羽毛的分布范围扩大到鸟类之外,这表明羽毛发生在鸟类出现之前,羽毛已经不能再用来鉴定鸟类的特征了,因为羽毛在鸟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看来,如果我们发现了长羽毛的动物化石,必须仔细观察它的骨骼形态,才能确定它到底是属于鸟类还是恐龙。因为长羽毛的动物未必是鸟类,它非常有可能是个长着羽毛栖息于地面上的恐龙。


长有原始羽毛的恐龙——意外北票龙

1997年,China辽西。China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究所年轻的研究员徐星从堆放在老乡家的碎石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动物化石,后来证明,那是一只恐龙,一只长着原始羽毛的恐龙……徐星博士命名它为”意外北标龙“——因为它的发现地北标,且实为意外发现!
意外北票龙是恐龙中的镰刀龙类,生活在约1亿2千5百万年前,约2米长,小脑袋,长脖子,是一种两足行走的植食龙。它保存了许多兽脚类恐龙的典型特征。
无论是中华鸟龙还是意北票龙,因为它们身上发育的还仅仅是一种细丝状的皮肤衍生物,和鸟类的羽毛还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不少反对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学者并不认为它们身长有原始羽毛。图片:北票龙类小型恐龙德诺克斯龙(美国)的最初复原图,看起来也是一种凶悍的兽脚类恐龙,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它们都是身披羽毛。
长着真正羽毛的恐龙——尾羽龙
尾羽龙属于兽脚类恐龙,是食肉龙的一种,长约0.9米看上去像鸡,有鸟一样的嘴,嘴里有尖锐的牙齿,前肢短而健壮。有一条比身体几乎长一倍的多骨的尾巴。
尾羽龙化石的报道者也是季强博士。这次,他在尾羽龙化石的尾部顶端发现了一束扇形排列的尾羽,在前肢上也发现了一羊飞羽,这些羽行与现代的羽行极相似,是原始的羽毛。尾羽龙是一种长着真正羽毛的恐龙!
中华龙鸟、意外北票龙、尾羽龙等都长有原始的羽毛,被称为“长羽行的恐龙”。恐龙身上长“羽毛”到底说明了什么?——恐龙很可能就是鸟类的真正祖先!
从“中华龙鸟”的出现,人们感觉到了并非只有鸟类才长羽毛、早在中生代的恐龙时期羽毛的雏形就日渐丰满,羽毛不只是鸟类的“专利”;“鸟是由恐龙进化而来”“恐龙未亡”的思想也日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从“赵氏小盗龙”的问世,人们明白了原来恐龙也可以爬树;特别是在2003年初全世界权威的学术刊物《自然》发表了长着四只翅膀的“顾氏小盗龙”后,澄清并明确了“树栖说”是鸟类的祖先恐龙飞行起源的理论基础,而在地上长期奔跑最后借助树木开始飞上蓝天的“地栖说”的观点遭受挫折。因为在这之前,“树栖说”的生命一直很微弱。

“顾氏小盗龙”正在撕开层层轻纱遮掩着的迷雾露出事情的真相。顾氏小盗龙全长大约77厘米,它的爪子尖锐弯曲、尾巴比身体长。除了前肢较短外,别的特征都表明了顾氏小盗龙的飞行能力较始祖鸟还要强:前肢的结构比始祖鸟更加接近现代鸟类;发育有较大的胸骨和七对较为进步鸟类才有的钩状突。新发现的“顾氏小盗龙”生活在距今1.2亿年的自垩纪早期。这种恐龙浑身披着羽毛,最为奇特的是,它不仅前肢进化成长着羽毛的翅膀,后肢也同样如此,即长着四只翅膀。科学家称,这种集四个“翼”为一身的形态在其它脊椎动物中至今还没有发现过。科学家们还推测,恐龙的后肢翅膀可能是在飞行过程中起到平衡作用,这对于早期涉足飞行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家们认为“顾氏小盗龙”可能是四足爬在树上,经常在树丛间优美滑翔,而不是两脚直立地来回奔跑。因为他们在这种恐龙身上发现了羽片不对称的飞羽,这种结构一般被认为和飞行是相关的。这一研究成果被刊为2003年1月2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的封面文章,其中,“顾氏”是献给China著名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的。

从中化龙鸟到顾氏小盗龙,看完了它们的介绍,鸟类是否起源于恐龙,相信各位已经有答案了……

家鸡是鸟的驯化来的
家鸡的驯化以亚洲最早,这已是公认的事实。而我国的家鸡过去一直认为是由印度引进来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这大概是受了达尔文的影响的缘故。达尔文在他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写道:“英国博物馆的倍契先生为我翻译了1609年出版的《China百科全书》的一些片断(不过这部书是从更古老的文献汇编成的),在这里面说道,鸡是西方的动物,是在公历纪元前一千四百年的一个王朝的时代引进到东方(即China)的”。据查1609年左右我国出版的,内容广泛的书,当是明朝王沂父子编写的,在万历三十五年出版(1607年)的《三才图说》(亦称《三才图会》),书中有“鸡西方之物”一句。而《三才图说》中关于鸡的记述又是从宋朝陆佃编写的《埤雅》(1102年)中引来的。达尔文在论述家鸡时除引用了1609年的《百科全书》外,还引用了1596年出版的《China百科全书》提到China家鸡有七个品种。查1596年出版的《百科全书》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中没有提到鸡是西方的动物。但无论《三才图说》或《本草纲目》都没有提到是公历纪元前一千四百年引进的。陆佃的《埤雅》引书不注出处,且多穿凿附会,所引“旧说”实为神话,是没有根据的。《三才图说》中还有“易曰巽为鸡。兑见而巽伏,故为鸡。”一句,相传《易经》是周朝的书,而在商朝(约公元前十六至十一世纪)吋是很迷信的,文物中卜骨很多,很可能倍契先生是根据“易”推算出“公元前一千四百年的一个王朝”来的。据《周礼?春宫》已没有专门的官员来主管祭祀宗庙用的鸡了,可见当时养鸡已棺当发达。另外从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掘,事实上属于龙山文化吋期的河南省三门峡庙底沟遗址(距今四千多年)、大连市羊头洼遗址都曾发现家鸡的骨髂,又在湖北京山县屈家岭(距今约五千年)发现陶鸡,即可证明在我国早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就将野鸡驯化为家鸡了。达尔文还说在印度,家鸡是在玛奴法典完成的时候。不过玛奴法典按历史学家的意见最早是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可见达尔文关于我国家鸡的起源是错误的。所以家鸡的起源至少是我国和印度同时各自驯养成功的。

  家鸡是由野生的原鸡驯化而来。原鸡现分布于南亚次大陆由巴基斯坦往东一直到中南半岛并向南达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在我国的云南省、广西省和海南岛均有分布。早在六千多年前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也曾发现鸡骨,经鉴定属原鸡属鸟类,说明那时原鸡属鸟类在黄河流域亦有分布。
  原鸡是热带林区的鸟类,栖息在拔海约一千米以下的原始森林、麻栗林和次生的竹子和阔叶树的混交林中,在稀疏的树林或灌木林中也能发现它的踪迹。
  在村庄附近的农田边,原鸡和家鸡常混在一起寻食。由家鸡孵育出来的原鸡雏鸟,能随着家鸡一起活动,但仍保持着夜间栖息在树枝上的习性,并经常选择在村庄附近的树上作为栖息处。如果不加管理而任它自由活动,则由于野性未驯,而离开母鸡回到山林中去。
  原鸡的身体较家鸡小,体重只有一、二斤。每年只在繁殖季节产卵,一般产卵四至八枚,多的可产十二枚。
  家鸡在劳动人民的长期培育下,无论羽色、体重、产卵数都起了很大变化,并培育出许多著名的品种。就其性能来讲;可分为肉用、卵用和兼用三大类型。我国劳动人民培育出来的九斤黄鸡、狼山鸡、寿光鸡等肉用鸡品种是很有名望的;卵用型有名气的是意大利人民培育出来的来航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