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册
- 0
- 阅读权限
- 255
- 日志
- 0
- 精华
- 3
- 记录
- 0
- 好友
- 1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在线时间
- 494 小时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充斥着各种“非遗”的载体:六必居的酱菜、红星二锅头、西湖龙井、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天福号酱肘子、一得阁墨汁、王致和臭豆腐。
2003年北京闹“非典”那年,联合国通过了一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缔约国建立自己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选出代表项目申报联合国,统一进行保护。于是就有了个新名词——“非遗”。
估计不少人还弄不清楚“非遗”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老辈传下来的习俗和技艺,说的唱的,练的变的,鞋底怎么上,灯笼怎么糊,这都是“非遗”。要说咱中国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打2005年国务院关于“非遗”保护的文件一下发,各地的非遗项目申批工作风起云涌,到今年,全国各级非遗项目总共多达87万余项。这其中既有北京烤鸭的制作工艺、景泰蓝制作工艺、京剧表演方式等“大牌”项目,也有不少“质量”不过硬的,像浙江东阳市的童子尿煮鸡蛋工艺,也进了“非遗”名单,某地方的一段鬼故事也作为民间文学类目“非遗”了。
眼瞅着这87万“非遗”大军,我也不能落后啊,早晨的豆浆油条不能再吃了,这两样制作工艺目前都还没上“非遗”名单,尽管我个人认为这两样完全有资格成为“非遗”,从传承角度,油条的制作工艺起码可以追溯到明代,豆浆就更不用说了,有豆腐那年就有它了。不是就不是,反正我决定改喝豆汁配六必居的酱黄瓜,外带一块王致和的酱豆腐。至于主食,鉴于大顺斋的糖火烧实在太甜,而一直与豆汁搭配的焦圈制作工艺不知道为什么没能成为“非遗”,本着保护“非遗”精神,我选择了周村烧饼,虽然搭配起来口味有点怪,但看在周村烧饼制作工艺是国家级“非遗”的份上,也只好认了!
出门当然得穿“红都”出品的中山装。可气的是裤子制作工艺不知道怎么竟然找不到一个上了“非遗”名单的,只好一起弄条红都的西裤对付上算了,鞋不能马虎,一定要“内联升”的布鞋,头上还得戴“盛锡福”的皮帽子。谁敢说我这套搭配不合适,那是他没文化!
提起上班我就闹心,一点文化氛围都没有!用戴月轩湖笔、一得阁墨汁写在宣纸上的策划方案,头儿愣是不收,跟我要电子版的!要不是公务员没考上,我早去文化局非遗办干活了!不过后来一打听,“非遗办”那接申请要的也是电子文本,我回头得给他们提意见!哪能这样?
好容易熬到中午,开始盘算中午的“非遗”保护计划,“全聚德”的烤鸭?那可是国家级的非遗!就是贵点……“便宜坊”的也不便宜……鉴于经济状况,还是山西削面吧,咱也要在立足北京的同时,注意保护全国范围内的“非遗”。虽说楼下那个削面馆老板的传承人资格估计是不被承认的。
今正好周末,已经约好了几个“非友”小聚,交流下“非遗”生活的感受和经验。地点永远在二秃子他姥姥留给他的四合院那间东厢房,菜的惯例是大家各自带过去的天福号肘子和月盛斋的烧羊肉,有一次一小子居然带了包“爆肚冯”那的爆肚过来,可惜忘了要小料,干吃味道差了点,关键是没有完整体现爆肚的工艺。卤煮火烧制作工艺竟然不在“非遗”名单这让我们郁闷了很久,要不胡同口那个卤煮小店,正经还不错。爆肚都是,怎么卤煮就不是呢?估计他们“非遗”保护意识比较差。这顿饭,少不了喝几两北京二锅头,回家的时候少不了被老娘唠叨,“天天非遗,我对你表示非常遗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