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726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中国"咽音"练声法的创始人林俊卿 [复制链接]

Rank: 1

UID
124081
帖子
48
主题
4
金币
3
激情
435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5-12-9
最后登录
2024-2-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2 11:23: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咽音"练声法的创始人林俊卿

林俊卿先生是鼓浪屿人,1914年农历三月三十日诞生于鼓浪屿这座风景如画且又富有文化氛围的小岛上。林先生的祖父原先在闽南的漳浦县务农,后来因从牛背上摔下来断了肋骨,失去劳动能力,才辗转到厦门鼓浪屿投奔基督教会,学了神学,以后成为一名传教士。最初林家并不宽裕, 林先生的父亲经历短期的教会工作后,下决心再求发展,他只身闯到上海,经过一段艰苦的半工半读生活,终于考取于圣约翰大学,专攻医学,其后遂以行医为业。所以"刻苦学习,以求新知"这句话,成为林家值得骄傲的家风。林俊卿先生的母亲廖翠绸,与国际知名的文学家林语堂先生的夫人廖翠凤乃堂姐妹,与林文庆(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殷雪圃(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的父亲)等当时鼓岛名门世家都有亲戚关系。少年时代的林俊卿在这浓厚而温馨的文化环境中受到陶冶,从小就奠定了兴趣广泛、视野开阔的素质基础。廖翠绸女士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经常在礼拜堂领唱圣诗,林俊卿跟着母亲学唱,5岁时居然能唱一整部《闽南圣诗》,成为儿童唱诗班的小领唱。

    林俊卿在鼓浪屿读完中学以后,考上南京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理学系。1935年毕业后,林先生又继续考取附属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小儿科。著名妇产科大夫林巧稚也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1940年,林俊卿先生获得美国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该院仅办20届,毕业生316人,林先生是最后第四届的毕业生)。毕业后,因母亲患重病,林俊卿遂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回到鼓浪屿。翌年,开始在上海行医。

    在从医的同时,林俊卿先生也开始加强其在音乐方面的修养。他选择声乐训练为主要项目。从1941年至1947年,林先生先后师从侨居上海的威尔逊夫人(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梅百器和莫那维他等外国音乐教师,其中梅百器和莫那维他这两人对他的影响最大。梅百器(Maestro Mario Paci)是意大利歌唱家及交响乐队指挥,音乐大师Liszt的门徒,Sganbati的高足,早年在意大利担任过歌剧院副指挥,指挥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的演唱,来华后受当时上海英租界"工部局"的委托创立了"工部局交响乐队",并任首任指挥,是当年东亚最负盛名的音乐家。莫那维他(B.Bonavita)是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梅百器教林俊卿学习正宗的意大利"美声唱法",指导他艺术表现方面的知识;莫那维他则教林俊卿学习意大利传统的"咽音练声法"。林俊卿最负盛名并且终生为之求索并实践的咽音唱法即发端于此。

    林俊卿声乐方面的素质基础十分厚实,加上他勤奋好学、肯动心思,在名师指导下,其声乐艺术的进步相当快,对国外美声学派的训练方法也很有独到的体会,因此他的男中音发音正确,音质纯正,用气非常讲究,能把一些外国著名的歌剧中的男中音唱段演唱得十分到位。林俊卿逐渐成为上海很引人注意的业余歌唱家。他曾多次在"意大利俱乐部"的音乐厅登台演唱,梅百器亲自率领交响乐队为其伴奏,每次都大获成功。当时英文版《大陆报》(The China Press)的音乐评论员曾著文称赞林先生"虽然只是一位业余的歌唱家,但技巧水平却远远超过一般专业"。梅百器还特意赠送他一幅有他本人签名的照片,上面亲题"给我伟大的男中音林大夫留念,1945",以资鼓励和肯定。不久后,梅百器客逝上海,林俊卿又在接任指挥的马俄林斯基(Magolinsky)和高华教授(A.Foa,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等人的帮助下,多次参加重大音乐会演唱意大利歌剧选段。现居美国的国际著名音乐评论家顾特那博士,当年也在上海,任《大陆报》音乐评论员,他和许多专家都认为林俊卿是"中国史无前例的歌唱能力最强的男中音"。

    20世纪40年代,尽管林俊卿在上海乐坛已经声誉鹊起,但他的主业仍然是医生。身为小儿科大夫,还兼诊内科、外科和妇产科等。白天行医,晚上及业余时间则从事声乐歌唱活动。1941年,林俊卿回鼓浪屿探视亲人,并准备在故乡开一场音乐会。在音乐会筹备过程中,林俊卿认识了当地一位美丽的钢琴家许恬如小姐,许小姐在那场音乐会上为他的演唱伴奏。共同的兴趣与追求,使他们两人迸发出爱情的火花。1943年,两人终于结成终身伴侣。1949年,林俊卿转至一所大学(即现在的华东师范大学)任校医。当时社会上公认他是一位高明的医学家,更是一位具有音乐艺术天赋的歌唱家。舆论界认为他"最好是以音乐为职业,这样好的嗓子加上这样超群的音乐天才,是稀有的巧合,他不应该剥夺世界人民欣赏其具此稀有天才的权利。他演唱之后群众报以雷响般的掌声,这点他应该有所启发吧。"(《North China Daily News》,1947年8月15日)。

    新中国成立后,为林俊卿卓越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1953年8月,林先生以擅长演唱外国歌曲的业余歌唱家身份随中国艺术代表团出访东欧,在苏联、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和波兰等国家巡回演出。这个艺术代表团规格较高,是建国后在国际上展示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次重要出访,团员中有戴爱莲、刘淑芳、高芝兰等一批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在民主德国,林俊卿毫不费劲地演唱了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的"费加罗咏叹调",这首多次出现高音G、原为男高音唱的歌,却被林俊卿的男中音唱得那么诙谐,那么舒畅,竟使一向被称作"最挑剔的欣赏家"的德国听众为之侧目。在德国有一场演出,因歌剧院同时在拍摄电影,按规定取消"再来一个",但林俊卿的精采演唱赢得了六次的谢幕,还不能平息全场热烈的欢呼,所花的时间比"再来一个"还长得多。

    在罗马尼亚,林俊卿唱歌剧《小丑》中的"序白"这一段高难度的咏叹调,也唱得极为轻松,让外国友人大开眼界。他在东欧各地演唱100多场,倍受欢迎。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院长称赞林俊卿的嗓音"可以与卡鲁索(当代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比美",民主德国的一家报纸称其独唱是"东德舞台上少见的成就"。若干年后中国派遣留学生到罗马尼亚学习声乐,音乐学院院长还能记得林先生,他不能理解:中国不是有一位林大夫,干么你们还到这里学音乐?

    林俊卿在东欧演唱成功,得力于他对"咽音"唱法的学习与实践。当年林俊卿学习"美声"唱法和意大利歌曲、歌剧选段时,莫那维他曾指出他的音色虽甚迷人,但高音尚不够理想,建议他学习意大利"咽音"唱法。在莫氏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他成功了。男高音的C3难度极高,世界音乐史上能唱C3以上的声乐家寥寥无几,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能连发九次C3,被称为"世界歌王"。而林俊卿擅长唱的就是C3,即便晚年74岁,每天还能唱上千次C3,甚至比C3还高一个半音的降C3,也能唱上连续数百次而不间断、不费力。人们曾经惊呼:"高音C之王在中国。"

    咽音发声法是意大利传统美声练声的特殊发音方法,居于发"真声"与发"假声"的机能之间。40年代莫那维他教林俊卿"咽音发声法"时,这个被认为是意大利美声"秘方"的理论还不完善,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林俊卿通过实践,发现意大利美声学派之所以能够把声音唱高, 而且唱得完美充实,关键就在于"咽腔"共鸣。他运用自己精湛的医学技术,以解剖学入手,集声乐学、生理学、音响学、动力学甚至"气功"等融为一体,综合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反复进行实践,最后不仅掌握了意大利正宗的咽音练声法,而且在理论上还进一步使之系统化,创立了"林氏咽音练声体系"这一尖端的边缘科学。经过半个世纪不懈地努力,晚年的林俊卿深有体会地说:"其实'咽音'是气功。咽音的用途很广泛,可以治病,练声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过去意大利人学习'咽音'要八九年时间,现在学员只用一年就可以了,这不是说大话,是科学。"

    林俊卿这一贡献,不仅使歌唱家受益,而且对教师、话剧演员、播音员等专业人员也不无好处。他一方面应用咽音练声法使自己的男中音演唱赢得中外音乐界的称赞;另一方面也不断利用它来给许多因嗓子受伤而演唱有困难的歌手、演员治病。中国第一个演唱《白毛女》的著名歌唱家王昆,1953年遇上"洋、土嗓子"之争,有关领导硬要她到中央音乐学院向苏联专家学习"科学的洋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她自己多年建树的民族风格的唱法被毁掉了,声音变得空虚而暗淡,连《白毛女》也唱不了。1956年王昆到上海跟林俊卿学咽音练声,经过半年努力,恢复了嗓音,还能升高一个调。林俊卿这一创举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波兰戏剧学院院长格洛托斯基在其著作中曾特别推崇林俊卿的练声法。

    1958年,中央文化部鼓励林俊卿从事声乐科学研究,决定成立新中国第一个声乐研究机构——上海声乐研究所,并为此向周恩来总理写了报告。周总理很快给予批示并批给经费。林俊卿对此非常感动,逢人常说:"一个国家的总理,日理万机,还亲自过问一个普通人的研究工作,这在别的国家恐怕是少见的。"同年,文化部任命林俊卿担任上海声乐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主持研究所的工作。

    1958年至1965年期间,林俊卿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先后对80多位歌唱家演员进行治疗和训练,他们中有王昆、张映哲、罗荣钜、郭颂、马玉涛、董振厚、钟振发和来自香港的贾博熙等著名歌唱家,他们在林俊卿主持的声乐研究所经过咽音发声法的深造,演唱能力和技巧都有显著的提高。林俊卿还治好许多长期失声的戏曲演员和声乐工作者的病症,诸如京剧程派的著名演员新艳秋、河北梆子著名演员李桂云、河南豫剧演员高洁等就是经过林先生的治疗和训练后,恢复了嗓音,重返艺术舞台的。1983年,新艳秋还深情地回忆道:"今天我能和首都观众见面,我要感谢一位老师,那就是上海声乐研究所所长林俊卿教授。我早在1956年就坏了嗓子,不能再演唱了。1960年领导送我去上海,经林教授用咽音练声法治疗,仅用了十个月,就使我的嗓音恢复了"(1983年4月1日《北京晚报》)。那年正巧周总理路过上海,王昆带着新艳秋去见周总理,当场为周总理唱了一段,总理听了非常高兴,详细地询问研究所的情况,赞扬林俊卿的咽音练声法确有奇效。林氏咽音练声法的确具有实用的科学价值,据后人统计,经过林俊卿指导过的人,后来有不少成为全国闻名的歌唱家。有80多名戏曲学校的儿童学员顺利地度过"变声"关,有几十位严重失音的老演员、老艺人重现艺术青春。

    在此期间,林俊卿陆续整理出版一批科研成果,其中有《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经丁西林同志推荐,1957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由周巍峙同志推荐,1960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和《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由石西民推荐,196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被台湾翻印了五万册)等学术专著。与此同时,1963年,林俊卿还与著名指挥家黄贻钧合作,在上海交响乐团的伴奏下演唱了七首西洋歌剧的选段和古典名曲,其中包括《非洲女》、《弄臣》、《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奥赛罗》和《化装舞会》等歌剧中高难度的选段,并且灌制了唱片,至今北京、上海等电台仍时常播放。

    此外,林梭卿在探索西洋美声学派为歌唱艺术的民族化等方面也作出贡献。他以出色的艺术实践,结合独创的林氏咽音练声法,研究中国戏曲和民歌的演唱方法,提出一系列关于民族、民间唱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的有益意见。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的16年间,可以说是林俊卿一生最有意义的年华。

    由于种种原因,1964年全国唯一的上海声乐研究所竟被迫关门,接着而来的是十年的"文革"浩劫。"文革"一开始,林俊卿首当其冲,他苦心积累的装满三个房间的录音带和试验记录全被"铁扫帚"一扫而光,他的爱妻,长年为他伴奏的钢琴家许恬如女士也因受到惊吓,一病不起。林俊卿则遭受"四人帮"的毒手,被拉到北京、上海等许多单位接受批斗,"强制劳动"了五年,最后被下放到一家小小的地段医院"改造世界观"。

    然而,科学和文化的生命力毕竟如此顽强,正如鲁迅先生的诗所写的"寒凝大地发春华"那样,林俊卿并没有消沉,他仍利用晚上的时间坚持进行有关中外的嗓音的科研。"文革"后期,这位医学博士竟偷偷研究起中国古籍,从《乐府杂录》、《百子全书》等书中,他发现古代善歌者能得到"遏云响谷之妙",乃运用气功控制歌唱者发声的气流。林俊卿对此发生极大的兴趣, 经过探索研究与实践,后来他在林氏咽音练声系统中补充了"喘息法气功",藉以增加"丹田运气"的能力,中国和意大利两种古典练声方法,被林俊卿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林氏独特的练声体系越趋完善。

    1975年,林俊卿退休了。当时"文革"尚未结束,文化人的精神和肉体仍在遭受着磨难。"咽音"科研的道路也崎岖坎坷,但林俊卿对此坚信不渝,仍不断在思索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不久,他便将《咽音练声体系》和《咽音练声法的八个步骤》这两本专著奉献给重回大地的春天。

    林俊卿的学术成就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他的《咽音练声体系》在香港出版后,其收益被香港浸会学院音乐系用来设立"林俊卿声乐奖学金"。波兰戏剧学院院长在其新作中热情地推荐了"中国林大夫的练声法",认为戏剧演员在练习发音时,应采用这一方法。时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国际著名音乐评论家、老朋友顾特那更是著文指出:"林大夫的不平凡的经验,必对美国的声乐学生和音乐学院有很大的用处。"然而,在那百废待兴的时候,有关方面还没有给林俊卿落实政策,恢复名誉和待遇。但作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林俊卿,他所想的只是如何把科研成果反哺于养育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他看到1967年美国女高音歌唱家Horne的老师、美国教师协会主席、加州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W.Venard写的《歌唱的机能与技巧》一书中也谈到用"咽音"的重要性时,他更深信自己的探索是有根据和有意义的。于是,心中的火苗再次燃烧起来。他老当益壮,下决心再为建立咽音练声法的科学体系而奔走呼吁。

    1980年,林俊卿飞赴美国探望早已在那里定居的弟弟妹妹。许多外人认为林俊卿历尽沧桑,政治上尚未得到平反,且一个年近古稀的老鳏夫,除了声乐科研外在国内可以说已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何况像他那样身怀绝技的名医,又是出名的歌唱家,"天涯何处无芳草?"林俊卿是肯定不会回国的。

    林俊卿旅美探亲期间,确实备受各方面的盛情款待。他当年的学生汪琏早已定居美国,她的先生陆蕴集是美国四大财团之一的"北美保险公司"东亚经济部的总裁。陆氏夫妇极力挽留林先生,拟与他合作在费城开设"嗓音保健所",并着手向美国劳工局进行申请。陆氏夫妇陈述以下理由:"林大夫是咽音练声体系的专家。此练声方法很特殊,非常有效,能使歌者唱高音时毫不费力。它不是医药方法,但在医疗中心能发挥很大作用。林大夫可任以咽音作嗓音保健这种机构的主持人。"他们还推荐说:"如能把他留住,推广此法,必大有利于美国人民。"


在美国,67岁高龄的林俊卿先生还参加演唱会,用他那依然嘹亮的男中音演唱。经过这么多岁月的磨难,林俊卿的歌声仍旧不减当年强大的穿透力,不用麦克风,很远很远的地方都能欣赏得到。那位当年在上海《大陆报》任音乐评论员,现任《现代音乐史百科全书》德文总编辑的顾特那博士与林俊卿久别重逢,兴奋地拉着他的手说:"我还是在十多年前那句话,你仍然是中国最好的美声学派,东亚第一流的男中音。"

    林俊卿是一位具有真才实学又富有事业心的医学博士,此时此刻,只要他同意留下来,他完全有能力在美国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嗓音研究所,他的学术成果很快就会在国际上打响。但林俊卿没有点头答应,他以一个科学家特有的冷静与坦然对美国朋友说:"谢谢你们的盛意!我多年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在我的祖国广泛应用。我如果担任美国的嗓音研究所所长,就没有时间为我的祖国人民服务了。我欢迎美国歌唱家到中国去,我可以在那里为他们看病!我是中国人,我的一切都听命于我的祖国。我如果把自己的专长高价卖给美国,我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就在林俊卿远离祖国的时候,王昆、钟振发、张映哲、余珊鸣等曾受益于"咽音"的艺术家深为他的遭遇不平,呼吁奔走,得到了当时文化部长朱穆之、副部长周巍峙的支持,经过调查,向中央作了汇报。他们给林先生的信,温暖了这位老科学家、老艺术家的心,从信中他得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春天已经来临,人民需要他。19811年4月,他接到文化部艺术局通知,希望他提早回国。祖国母亲的一声召唤,她的儿子再也按捺不住,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回祖国的怀抱。林俊卿的签证是到1982年才到期的,但他怎能等到那个时候?他断然决定提前回国。返国时,他什么多余的东西也没带,仅带回他请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订购的三百多册有关声乐的书籍。

    林俊卿回国后,终于在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过问与关怀下,恢复了待遇与名誉,并于1985年成立了北京声乐研究所,聘请他担任所长。于是,仿佛积压了几十年的财富得到重新开发,林俊卿的才智和专长,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又开始在这块科学与艺术的沃土上勤奋耕耘。

    北京声乐研究所正式成立于1985年3月,从创办开始,林俊卿就为它订立一个宗旨:"声乐研究,嗓音治疗。"年逾古稀的林俊卿不顾自己患了老年性白内障,重新迈上讲台,精神焕发地把咽音练声法的精华,倾心给学员们传授。课余,林俊卿仍一如既往地抓紧时间坚持"咽音"练习,70多岁的老人每天还要练上7个小时,发上数千声的C3。研究所的同仁和学员们都说林老越活越精神。

    80年代初期,由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从事声乐表演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找上研究所求诊的人也不少。声乐研究所创建之初的几个月内,林俊卿和他的助手们就通过咽音练声法和少量的手术辅助,使来自广东、广西、江西、四川、新疆和甘肃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二十多名歌唱、戏曲、曲艺方面的骨干演员,征服了声带上出血、息肉、水肿、肥厚、失声等不同病变,发音能力、耐力都恢复到原来最好的水平。其中,京剧表演艺术家厉慧良、青年歌唱演员方明、川剧名小生晓艇、京剧新秀雷英等,都是经过"咽音"的治疗,训练后恢复了嗓音的。

    秉承"刻苦学习,以求新知"的家风,林俊卿从不满足于已取的成绩。他带领研究所的同仁不断地努力和实践,在短短的时间内,使原来的练声法又获新的突破,一套速效的咽声练声法又告成功。有位声乐演员因嗓子失音,三年未登台表演过,经过林先生五天新练声法的治疗,又重新登上舞台。运用这种练声法,使"无喉人"发音的研究也获得成功,1987年,一位因喉癌做了全喉摘除手术的人,参加了文化部北京声乐研究所第五期咽音治疗学习班,经过林俊卿及其助手的治疗和训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学会了用食管来唱歌。这个消息经《北京日报》报道后,社会上引起轰动,被认为是声乐领域的一大奇迹。

    为展示我国"咽音"科研的重大成果,1989年1月15日,北京声乐研究所在首都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金嗓子"科技音乐会。沈阳军区歌舞团男高音演员张立军经过该研究所三个月的训练,在音乐会上演唱唐尼采蒂的歌剧《军中女郎》选段《啊,多么快乐的一天》,这首歌曲中因有9处出现高音C,难度极高,国内尚未有人敢在舞台上公开演唱过。还有上面介绍过的无喉人赵米杰也用"食道发声"法,清晰地演唱《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赢得千名观众的掌声喝彩。林俊卿和他的北京声乐研究所一时成了首都新闻媒介的热门话题。林俊卿毕生的心血所浇灌的科学与文化的奇葩,终于在祖国的大地上绽放。

    "金嗓子"科技音乐会之后,林俊卿把声乐研究所的重担交给他的得意门生钟振发,自己退下来潜心研究"咽音"的科学理论。短短几年,林俊卿又先后写了《如何保持嗓音健康》、《有关咽音的几个为什么》、《嗓音的"神药":咽音》等著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林俊卿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他毕生追求的事业,绝对没有考虑到名誉、金钱和地位。他晚年所想的还是咽音练声法,他立志要用自己的余生,再带领助手们为国家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C3之王,造就高水平的文艺人才,他甚至打算成立"咽音学院",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奇迹,为大众造福。在他这位名誉所长的指导下,北京声乐研究所在九十年代举办了两期男高音C3培训班。要知道,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人敢于举办C3训练班。林俊卿的咽音练声法再一次得到考验,这两期培训班确实创造了连学员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迹。有一些西洋歌曲,像歌剧《快乐的团队》中的"冰凉的水手"选段,因为歌曲中有9处高音C3,从前国内演员望而生畏,所以从未曾在公开场合演唱过。学员们运用咽声训练把这个难关攻克下来了。1991年5月,32岁的学员高建军在福州音乐厅演唱这段歌剧时,许多人为之精神一振,继而热烈鼓掌,演员本人也哭了。

    林俊卿还想为中国的科学和艺术事业多做贡献,这位自认永不知疲倦、浑身漾溢着活力的老人从不服老!然而,老人毕竟已是86岁高龄,如同一艘船,历尽万里风涛,终究必须缓缓地停靠在彼岸。林先生没能和我们一起迎接21世纪的霞光,安息了。

    林俊卿在科学、艺术领域所取得的荣耀不仅属于中国,而且也属于全人类。故乡鼓浪屿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自豪。

    常说鼓浪屿曾经是人才的摇篮,林俊卿正是从鼓浪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杰出人物之一。当年鼓浪屿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确使林俊卿等鼓浪屿人受用终生。作家叶永烈在介绍林先生的文章中,特别注意到青少年时代林俊卿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做事锲而不舍的精神。读过叶永烈的文章,我们知道,林俊卿六七岁时喜欢画画,"从临摹到创作,从素描到漫画,爱用夸张的手法把人物肖像画下来。12岁的时候,他就在学校里举办个人漫画展览",他一生业余时间都在画。1946年,一位美国朋友在上海对他说:"你有三种本事,画画、歌唱和行医。我给你支付去美国的路费,介绍你到好莱坞去画画,工资很高。"林俊卿一笑拒绝了这个机会。因为他已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准自己的目标,画画只是辅佐他的主攻方向的一种提高素质的手段。但不能否认他的绘画水平,40年代宋庆龄为儿童募捐,林俊卿当场画了20多张漫画,每张还卖出几十美元呢!他所有著作中的插图,全是他自己的创作,其中那些人体咽部的解剖图,如果不是懂行的人很难画得如此准确。

    除了画画,少年时代的林俊卿在鼓浪屿时,还对动手做木工活儿感到兴趣,他动手做过四弦琴,做过家具。晚年他在上海家中还摆设着许多微型小提琴,全是他的手工艺作品,每只都能拉出琴声。他还喜爱下象棋、玩桥牌、养鸽子,甚至也学烹饪。晚年在上海还喜欢种仙人球,并且摸索出一套种植仙人球的经验,居然被称作上海仙人球"四大户"之一。他干什么事,都爱钻研。就因为有了这样广泛的业余爱好,林俊卿才能成为一个头脑灵活、知识丰富、多才多艺的人。这些素质的培养对他以后在科学、艺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大有益处。鼓浪屿景色宜人,到处的山光水色和鸟语花香都会激发人的灵感,青少年时代的林俊卿生活在这里,受到岛上许多文化世家的熏陶,这对林俊卿一生的成长具有相当的积极作用。林先生晚年寓居上海,心中十分想念他的故乡,他动手做了一批鼓浪屿知名建筑的木制模型,惟妙惟肖,闲暇时一解思乡之情。鼓浪屿,的确是林俊卿先生一生难忘的故乡。

Rank: 2

UID
101569
帖子
27
主题
0
金币
5
激情
11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5-9-17
最后登录
2012-8-22
2
发表于 2005-12-12 11:26:41 |只看该作者
总觉得学这个东西不可能...尤其是男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0055
帖子
842
主题
8
金币
3
激情
493
积分
87
注册时间
2004-12-1
最后登录
2024-9-30
3
发表于 2005-12-12 17:03:06 |只看该作者
哦,这个名字我好象看到过的
记得是在学校图书馆借一本声乐方面的书,书名就是文中提到的《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作者是这个人

[ Last edited by AY on 2005-12-12 at 18:31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UID
117989
帖子
7
主题
0
金币
42
激情
0
积分
43
注册时间
2005-11-22
最后登录
2005-12-16
4
发表于 2005-12-12 19:37:46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示例哦???不太明白什么叫咽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UID
88159
帖子
32
主题
10
金币
1
激情
1073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5-6-26
最后登录
2022-10-27
5
发表于 2005-12-12 22:57:38 |只看该作者
咽音唱法对于练声势很好用的,但是在歌唱中不能完全适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UID
78134
帖子
961
主题
28
金币
1098
激情
1459
积分
1214
注册时间
2005-5-7
最后登录
2023-3-4
6
发表于 2005-12-13 03:34:28 |只看该作者
至少300年前就已经被广泛运用的东西..

他只是在中国做了一个总结..

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太少,大多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音乐快乐音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UID
48561
帖子
109
主题
1
金币
2
激情
0
积分
13
注册时间
2005-1-15
最后登录
2007-6-17
7
发表于 2005-12-13 17:09:32 |只看该作者
进来缅怀一下,我就是利用了他的方法,才使我的发声有了进步了,谢谢你了,林大夫!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UID
114658
帖子
96
主题
8
金币
182
激情
927
积分
192
注册时间
2005-11-12
最后登录
2012-2-10
8
发表于 2005-12-14 18:57:40 |只看该作者
恩恩....  我也正在学习林大夫的咽音呢......   

现在音是可以发出来了...  但是好象还不能唱出旋律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UID
122123
帖子
110
主题
54
金币
65
激情
448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5-12-3
最后登录
2021-3-1
9
发表于 2005-12-14 20:06:12 |只看该作者
好长啊……不过到底海豚音和咽音是一回事马?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UID
121533
帖子
102
主题
4
金币
6
激情
0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5-12-1
最后登录
2007-7-16
10
发表于 2005-12-15 15:09:23 |只看该作者
到底什么是海豚音,我到现在还是没搞明白,谁能告诉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