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册
- 0
- 阅读权限
- 30
- 日志
- 0
- 精华
- 0
- 记录
- 0
- 好友
- 0
- UID
- 79087
- 帖子
- 41
- 主题
- 30
- 金币
- 76
- 激情
- 0
- 积分
- 80
- 注册时间
- 2005-5-12
- 最后登录
- 2010-4-15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UID
- 79087
- 帖子
- 41
- 主题
- 30
- 金币
- 76
- 激情
- 0
- 积分
- 80
- 注册时间
- 2005-5-12
- 最后登录
- 2010-4-15
|
教案例1让学生学会说话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应用到声乐时的状态,只不过被节奏化了,并且这种节奏化了的说话有了具体的高音和音量)
由于受传统的声乐模式的影响(美声唱法的理论和发声以及世界各地民族民间唱法的印象),使很多学生在唱歌时,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声音的共鸣,很多学生往往主动追求一个喉头向下稳定的过程。以期产生一个自己认为有强烈共鸣的很好听的声音。
这就使声音的产生没有跳出美声唱法发声做作的圈子,其实大可不必把发声搞的过于复杂。因为,无极限唱法讲究的就是发声纯朴自然,这种自然的成分简单到就象日常说话一样。
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特别是曾经学过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的)说话可以做到自然,但一发声就会追求一种所谓的共鸣,或者虽然没有喉头向下挡气,但总让喉部处于一种不太自然的状态,所以让听者不敢恭维。
这实际上等于说,学生没有弄懂真正意义上的说话。
我的责任是告诉学生,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在应用到声乐中,不过是被节奏化了,并且这种节奏化了的说话,有了具体的音高和音量。
具 体 步 骤:
1、写出一段歌词,要求学生先用生活语言朴实自然的念会。比如
童年的歌谣已变了调
江山已换了容貌
爷爷的墓碑已转了向
冤家也已经和好
(摘自歌曲《秉性》)
此时,我先会和学生聊一会儿家常,学生在聊天时嗓音及音色肯定是学生的本色。
然后,我告诉学生唱歌要的音色就是学生自己聊天的音色,不用象美声唱法那样去试图改变这种音色。
接下来,我要求学生用这种音色和感觉,去念事先写好的歌词。此时学生应该做到朴实自然,象生活中的说话一样。
如果,学生说话聊天和念歌词的感觉仍然不一样时,我常常会示范给学生听,并将上述过程再多来几遍。
此时,作为人自身的模仿功能,必须也应该保证做到说话聊天和念歌词能保持一致。
否则,只能说明学生缺乏艺术细胞,甚至是智商低下。
2、当学生做到说话聊天和念歌词一样时,我便会将歌词节奏化。
例如:写出歌词的节奏6/8 1=bA(男) 1=C(女)
5 5 5 5 6 5 | 3 2 1· | 2 2 3 2 6 7 |
----- ----- - ----- -----
··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 - ----- -----
童年的 歌谣已 变了调 江山已 换了容
5 · 5 · | 5 5 5 5 i 5 | 1 1 3· |
· · ----- ----- -
X · X · X X X X X X X X X
----- ----- -
貌 爷爷的 墓碑已 转了向
4 4 4 3 2 1 | 2 · 2 · |
----- -----
X X X X X X X · X ·
----- -----
冤家也 已经和 好
以上谱例我用上行表示原曲的曲调,下行表示说话的节奏。
我自己先朴实自然的象说话一样的念出《秉性》的歌词,然后,让学生模仿。当学生用说话学会了念歌词之后,我便要求学生尝试着将声音念大一点,此时,学生已有了唱歌的节奏状态。
3、最后,将这种被放大声音的已经节奏化了象生活语言一样的念白,加上有音高的音符,便成了有完整音乐主题的歌声:
5 5 5 5 6 5 | 3 2 1· | 2 2 3 2 6 7 |
----- ----- - ----- -----
··
童年的 歌谣已 变了调 江山已 换了容
5 · 5 · | 5 5 5 5 i 5 | 1 1 3· |
· · ----- ----- -
貌 爷爷的 墓碑已 转了向
4 4 4 3 2 1 | 2 · 2 · |
----- -----
冤家也 已经和 好
不过,学生有可能在加上音符后,原先已掌握了的象生活语言一样的念白会有些走样。所以我常常反复示范,一遍节奏化的念白,一遍音乐化的(歌唱)说话,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
掌握无极限唱法的发声,绝对用不了一个课时(60分钟),不象美声唱法要掌握它的发声也许需要三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