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一般都是一个人的私用物品,自己写,自己看。
最近,我却有机会看到一本两个人的日记,一对父女,你写一页,我写一页,两个人写,两个人看,坚持了九年,读来感人至深。
日记的作者程敏同志在日记中倾注了对女儿深深的爱,他对女儿的教育引导采用了许多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女儿也用她的成长给父亲令人欣慰的回报。但是最引起我注意的还是他们的实践,他们找到了一种在当前生活节奏日益紧凑的情况下持续保持两代人之间沟通的方法。
家庭教育的重要已经日益为许多家长重视。生了孩子,又期望孩子将来过得好,就要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这是一项无可推诿的重任,也是无法取代的重任。无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教育。
但是,现在许多父母又实在是太忙。当然不是忙得一小时、半小时、十分钟的时间都没有。时间是挤出来的,挤一挤,再挤一挤,总会找到一些时间。问题是父母挤出来的这点时间和孩子可能接受教育的时间很难产生交集,父亲回家,孩子已经睡觉;孩子上学,父亲可能还没起床。这就是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程敏同志留小纸条,把要说的话写在小纸条上。纸条积累多了,女儿觉得保存起来不方便,于是建议爸爸改用日记本交流。
有了这个方法,两个人又天天坚持,日积月累,好处就越来越明显了。
首先是及时性。及时鼓励,好的苗头容易成长;及时提醒,问题不容易积累。
其次是持续性。同时反复的良性刺激更容易巩固。
再次是文字的交流,利于冷静的思考,也利于留有余地,更容易被接受。
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是双向的。女儿也知道了父亲的工作、生活情况,父亲的苦恼,父亲的经验教训。许多问题双方可以在日记中讨论、辩论。这种平等和民主更有利于家庭和谐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女儿责任感的形成。
不可能要求父亲或者女儿在日记中写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要求家长的每一个教育方法都达到最佳。这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重要的是要有绵绵不断的爱,有持续向前的共同探索,这个家庭一定能够持续不断地前进。现在在这个家庭中,父亲是大朋友,妈妈是中朋友,女儿是小朋友,三个好朋友,互相的沟通没有困难,这样的家庭怎么会不快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