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狭 发表于 2012-7-27 23:00
白衣秀士王伦的生活原型是谁?
白衣秀士王伦尽管不在天罡地煞之列,而且因为他嫉贤妒能,心地狭窄,很不招 ...
论白衣秀士王伦的性情和惨死的结局
王伦,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梁山当家的,在晁盖来之前,他一直都是,可以说这个人其实是一个惜才爱才之人,也是一个性格猜忌、心机颇深之徒,其实这跟他的身份和背景是分不开的。
黑子演的白衣无天曾对孙悟空说过,谁都有善良的一面和邪恶的一面,就算是德高望重的佛祖也无例外,二郎神也对丁香这么说:人其实都有邪恶的一面,只是人都把邪恶的一面关在一个门里,这个门就是自己的心态和性格掌控的。
王伦刚开始时还是个热情好客之辈,可以说对兄弟和朋友都是两肋插刀,可是林冲和杨志上门时,为什么他会对杨志和林冲有那么大的差距,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到底是什么原因。
对林冲冷淡的理由,在我的分析下有三条:
其一,林冲是是柴进介绍来的,柴进在信中关注备至,让王伦很不快,为什么呢,自然跟他白衣秀士的称号脱不开身,也许王伦当年参加考试时不幸落选,由于无人接济,最后不得不落草为寇,可是呢?林冲只是一个囚犯,竟能得到如此贵人协助,真是命运不公,换成谁谁也无法接受,王伦既是个性格猜忌得人,那么他的妒忌之心自然比一般人强,他就不服气为什么一个囚犯能得到柴进的推荐,而他当年无依无靠,最后只得落草为寇,所以他觉得靠柴进推荐才上梁山的人估计也不是什么英豪,这不能不说是柴进考虑不周才害的林冲在梁山毫无立足之地。
其二,林冲的性格,林冲很明显是个嫉恶如仇的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但是在和领导如何相处就差了一截,向有一次王伦为了要看他的表现,请他拦道抢劫,可最终他却因怜悯之心放过了被劫者(杨志),回到寨里,就应该想办法王伦解释清楚,并赔罪,可林冲没有,林冲回到寨内,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甚至还跟王伦硬碰硬,最后气的王伦表面不动声色,但心里却生出赶林冲下山的念头,可以说这是林冲犯下的一个大错。
其三,林冲的上司王伦的思维,经过上面两件事情,王伦已经开始觉得林冲是个祸害,绝不能留在山寨,否则后患无穷,现在就敢当众顶撞他本人,以后指不定会做些什么呢?说不定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那时的王伦虽然想到这一层,但却没有想到自己最终真的会死在林冲的手上,等一切明白时,为时已晚。
对杨志的热情的理由有三:
其一,杨志是老令公杨业的后人,出身显赫,可以说他的身分是林冲无法相比的,在何时一个好的家世背景比什么都重要,王伦从小饱读诗书,是个博学多闻的秀才,相信在小时候一定听好友或父母谈过杨家将的事迹,王伦心想要让这种家世显赫的人加入梁山大营,那对梁山有多好的帮助,无奈人各有志,杨志一心想做官,报效大宋,对王伦的请求严词拒绝。
其二,杨志的性格,虽然杨志是个没落的贵族后代,但身上的气质和胸怀却是林冲无法相比的,在王伦热情款待杨志时,杨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客随主便和宴会上谈笑风生的个性足以看出这个人的气度,而林冲呢?在开心的聚会时故意绷着一张脸,在杨志向他敬酒时,他除了礼貌的回应了一下就再无其他动作了,王伦当场不高兴,觉得林冲太不给面子了,何况他现在在的是梁山,他是一个寄人篱下的盗贼,他还以为自己是80万禁军教头,最后还是杨志看气氛不对,赶紧出来打圆场,这才平息了这次风暴,这成了王伦决定不再重用林冲的最大事件。
其三,当杨志下山时,王伦亲自将他送出山寨,杨志走远后,王伦并随口说了句:啊!如此人才却不能为之所用,实在可惜。这句话让林冲看到,林冲不快,当场离去,但王伦很痛快,他总算出气了,为何,因为林冲在山寨内时常会摆出自己是禁军教头的气势,让王伦很不满,觉得林冲在成心耍大牌,不分主次,而杨志虽然是个没落子弟,但表现出来的气度和平易近人的个性却是林冲所缺失的,而且杨志并未想和林冲争什么,林冲却在宴会上多番表达敌意,要换作别人,早就气得当场打起来了,一下子王伦心中的那杆秤一下子偏向了杨志,而不是林冲。
林冲和杨志的遭遇
林冲的遭遇惨上加惨,妻子被上司的义子调戏,险些被污,而后被陷害发配,在途中遭受折磨,最后来到沧州,可是那些害他得人未必放得过他,最后被逼的忍无可忍杀人并上梁山,不能不说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所以这股不平之气也会经常的表现出来,像王伦期间,他的不平之气一直影响着他和上司之间的关系,一直到杀死王伦时他也是怪王伦偏心,但却从未找过自身原因,王伦固然有错,可林冲的错误更大更多,人家说做人要喜怒不形于色,可林冲自上梁山后,他的喜怒哀乐经常会从脸上的表情、神色和说话的言辞中表现出来,试问这样的一种人,怎么可能得到领导者的欢心和重用,只能说是林冲的个性让他的一生坎坷。 杨志的遭遇可以说是怀才不遇,如果出生在唐朝,或许现在已是四世同堂,高官厚禄,可惜偏偏在宋朝,杨志家族没落这是一出场就被作者认定的,先贿赂上司但反入狱中,为了出狱,杨志在东京花光了所有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生辰纲最终被夺,这是否说明杨志是个很愚蠢的人?其实结合《水浒》中其他描写杨志的章节,我们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
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
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
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
那么,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就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有了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从《水浒》对杨志的整体描写来看,杨志的性格经历了“失意——得志——幻灭”的发展历程。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应该说最初也是满怀抱负。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这是其人生的一个失意时期。但岂料却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只要他完成这个任务,前途就会一片光明,他的命运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也不远了。从《水浒》对杨志的整体描写来看,杨志的性格经历了“失意——得志——幻灭”的发展历程。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应该说最初也是满怀抱负。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这是其人生的一个失意时期。但岂料却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只要他完成这个任务,前途就会一片光明,他的命运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也不远了。可是“福兮祸之所伏”,他太在乎这趟任务了,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这也有点“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所以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此就有点急功近利,有点急躁。而且太过小心时,脑筋就死板了,他一心怀疑蒙汗药已经下在酒里了,所以一直等到别人先喝过才允许兵士买,却忘了酒里可能本来就没有蒙汗药,而别的人虽能证明酒里没药,却未必清白。所以丢掉了生辰纲,自己的幻想也最终幻灭,不得不上梁山落草。
鸡肠盘水泊
琐形落随笔
慢摇白鹅扇
翘腿头交椅
众前喋声笑
人后放冷镝
最怕豹头汉
刀落性子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