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来居伴奏网

标题: 神马官都是浮云 [打印本页]

作者: 落魄狭    时间: 2011-5-16 22:36:02     标题: 神马官都是浮云

俗话说:“十句谚语十句真。”透过民谚俗语来研究旧时代的官场,更能把官情世态看得明白通透。
第一句:“求官如鼠,得官如虎。”
      俗话说:“未做官,说千般;做了官,都一般。”未做官时,那叫个义形于色发扬蹈厉说得(包括写的)堂而皇之漂亮之极啊!可是做了官呢?先是缩脖子,装孙子,夹着尾巴做小官;一旦官做大了,那可不得了了。俗话说:“官升脾气长,位高架子足。”又说:“官大福大势大,财粗腰粗气粗。”还说:“官大了,人胖了,大爷大娘全忘了。”总之一副“求官如鼠,得官如虎”的变色龙嘴脸。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钻营当官呢?有个朋友说过一句极其精彩的话:“当官的好处说——也——说——不——尽!”且不说“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仅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够人垂涎直下三千尺。明·张岱《夜航船·选举部·官制》:“凡品级官员封及其母妻者,正从一品,母妻封一品夫人;正从二品,母妻封夫人;正从三品,母妻封淑人;正从四品,母妻封恭人;正从五品,母妻封宜人;正从六品,母妻封安人;正从七品,母妻封孺人。”这也正好应了一句俗语:“嫁了官人当娘子,嫁了屠夫翻肠子。”

第二句:“官大一级,嘴大一尺。”
     俗话说:“官大一等,理长一分。”又说:“官大一级,嘴大一尺。”还说:“官字两张口,没有也说有。”不仅嘴巴大,而且手也长。正所谓“文官三只手,武官四条腿”(文多一只手捞,武多两条腿逃),并且“贼是暗地里偷,狗是背地里咬,土匪是拦路抢,官爷是明着要”。官人不仅手长,而且手狠。老话常说:“民错了,官打哩;官错了,打民哩。”又说:“心不黑,官不红。”在这种“官大一品压死人”的专制环境中,各级大小官员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官经,叫做“瞒官莫逆官”——就是尽可以对上级领导瞒哄和欺骗,但千万不敢硬顶,即使有理也不行。在这种氛围里熏陶出来的芝麻小吏们,手段也十分了得,有的比长官都厉害。诚如俗话所说:“任你官清似水,怎奈他吏滑如油。”

第三句:“官大自险,树大招风。”
     俗话说:“位尊者忧深,禄重者责大。”又说:“官高必险,伴虎而眠。”还说:“官大自奸,水大自淹。”何哉?明·朱载堉有一首十分有名的《十不足》:“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那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人心如此,官心如此。没当官的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然而官场是个金字塔,越往上位子越少,可是瞄着的人、进攻的人却越来越多。所以说:“官大自险,树大招风。”

第四句:“十山九无头 官至三品休。”
      俗话说:“官到尚书吏到部,人到讨饭尽了头。”又说:“官至三品休。”三品是个多大的官?各个朝代不一样,大致在尚书和侍郎之间(折合成现代的职级,尚书相当于正部级,侍郎相当于副部级)。譬如,隋代的六部尚书都是正三品,侍郎则只有吏部侍郎是正四品,而户、礼、工、刑、兵五部侍郎都是从五品。唐代的六部尚书都是正三品,侍郎则只有吏部侍郎是正四品上,而户、礼、工、刑、兵五部侍郎都是正四品下,六部二十四司郎中都是从五品上。金代的六部尚书都是正三品,侍郎一律是正四品。明初沿用元制,到洪武十三年(1380年)撤销中书省并废除丞相职务,六部职权大大提高,成为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中央最高一级行政机关,六部尚书都是正二品,而左右侍郎都是正三品。张岱《夜航船·选举部·官制》对明代的正从九品官列了一张明细表,谨录一、二、三品如后:“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左右都督。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督同知。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指挥使,袭封衍圣公。从二品:布政使,都指挥使同知。正三品:太子宾客,侍郎,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詹事,府尹,按察使,副留守,都指挥佥事,指挥使。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行太仆寺卿,苑马寺卿,参政,都转运盐使,留守司指挥同知,宣慰使。”看一看,比一比,就知道三品官也不是谁都可以搞到的。俗话说:“望山跑死马,望鱼馋死人。”官场亦如是。倘一级一级不停地往上窜,哪里是个尽头!

第五句:“官场如唱戏,你来我就去。”
      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谍》:“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俗话也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朝不用那朝的人。”官场里永远有兴替,有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你方唱罢我登临。俗话说:“官场如戏,官场无义。”又说:“官场如唱戏,你来我就去。”如果你来我去的“去”是履新高就,那自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如若这个“去”是告别官场,告老还家,从此黄鹤一去不复返,那就会生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慨叹。所以俗话说:“官难离堂,儿难离娘。”又说:“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还有一些官人,在其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段,是在“全心全意”地为他人设置障碍,制造困难;他们似乎觉得这样很有快感,很有成就感噢!然而,这种人一旦下台,威风不再,血债血还,晚景往往十分悲惨。因而他们更加贪权恋栈,非常恐惧看到下台落幕的那一天。

第六句:“官情薄如纸,心事乱如麻。”
     官场中人,多是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俗谚云:“官情长,私情短。”官在位,情深深,热嗡嗡,闹哄哄;官下台,情何如?义何在?古得拜!即使你一手提拔的人,从前是公堂受爵,私室谢恩;而今你的尊臀刚离开位子三分钟,他便没了踪影。俗话说:“官在殷勤在,官丢奚落来。”又说:“官情薄如纸,心事乱如麻。”形成反差最大的是,“官娘子死了满街白,官人死了没人抬”,“将军狗死人吊孝,将军死后没人埋”。

第七句:“好好开花好好谢。”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吟唱的《葬花词》,头一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末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知怎的,每读到这两句,我就会想到俗话所说的“官满如花谢”。记得前些年读《黄帝内经》,令我非常吃惊的是,“精神内伤”竟是官场失意所致。《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篇》:“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斜,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斜,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并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清代大医家张志聪注:“封君败伤,故贵脱势,及欲侯王而不可得,此忧患缘于内,是以精神内伤。《灵枢经》曰忧恐忿怒伤气,是三者皆不能守而失其常矣。”因为丢官,竟至于“内伤”,竟至于“失常”,从而丢了性命。这个官字,可谓误尽苍生矣!其实,花开即有花谢日,上场必有下场时。既然是“官满如花谢”,那就要“好好开花好好谢”。不过,非上上智,无了了心。只有在风疾雨狂时,立得住才见脚跟;每处于花繁柳密处,放得下方显胸襟。孔子对没有位置,悠然而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孟子对失去位置,潇洒而道:“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欢迎光临 仙来居伴奏网 (http://64.32.13.155/)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