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0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 最是传统山东人——从《闯关东》看山东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6 13:27: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正统山东人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

从保存至今的文献与考古发现来看,东夷人已具有粗犷、仁义之特性。齐、鲁建国后,东夷人的性格发生地域分化,齐人重利、善辩、豁达、刚烈、奢侈;鲁人忠信、尚礼、俭约、谨慎。隔了一座泰山,齐人、鲁人的性格如泾渭一般分明。自秦一统后,齐鲁文化逐渐合流,齐人的性格趋同于鲁人。这个过程到隋末唐初基本完成。到了元代,就有“齐鲁礼仪之邦”的说法了,山东人逐渐聚合在“正统”这面旗帜下。

诚实、尚义、节俭、好客、粗犷、豪放如此等等......加在一起,就是“山东人”。

山东人质直朴实,他们胸怀坦荡、感情直露、天晴天阴全挂在脸上。“有事你就快说吧”!他们会把你的委婉视为“啰嗦”“絮叨”,他们喜欢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他们讷于言而力于行,惯用实际行动来说话,看不起“嘴上功夫”。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明也是山东人,实际上不独他们二位,山东人大都“耻之”。在他们看来,能说会道等同于花言巧语,无异于骗子。黄县(今山东龙口)人口齿伶俐,便被其他山东同乡赠以“黄县套子”、“黄县嘴子”是绰号。

山东号为“礼仪之邦”,这个名号的核心是一个“义”字。山东人重感情、讲义气、敢为知己者死、能为朋友两肋插刀。著名教育家张天麟先生说:“有两个人物支配着山东人的心灵与言行,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梁山泊的好汉。孔子的道德是他们内心的信仰,梁山泊的好汉是他们外在的言行”。

山东人还以节俭著称。谚云:“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河北人好穿衣裳”。山东人崇尚节俭,历史上如此,现如今还是如此。

请看下面这么一幕;鲁西南,日落西山,荷锄而归的农夫招呼还在地里忙活的邻人:“喂!回家喝汤了”。

喝汤,就是吃饭的意思。从前,鲁西南人晚饭都是喝稀的,他们觉得晚上躺在床上睡大觉,就不需要多吃,喝点稀汤就可以了。天长日久,晚上那顿就名曰“喝汤”了。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饭桌上丰富了许多,但习惯上依然把晚饭叫做“喝汤”。山东人就这么想方设法地从嘴边往下节省。在人的所有需求中,吃是第一位的,山东人吃饭都这么节俭,其他方面就更厉害了。

体魄强悍,粗犷刚烈,嗓门粗大,不善言辞,这是“山东大汉”给人的又一个印象。即便是一件与人为善之事,明明一片好心,可话从山东人嘴里说出来,就平添了几分粗犷,几分火药味。男人如此,女人和孩子也不甘示弱,平日里,山东女子虽不乏温柔,不失贤惠,但言谈举止又往往透出一股粗犷豪放。且听她们抱着宝贝儿子哼唱的摇篮曲:

                      月老娘,黄巴巴;

                      爹织布,娘织花;

                       小孩子,要吃妈;(奶)

                       拿刀来,割给他;

                      挂他脖里吃去吧!

这样的催眠曲好像也只有带些男子汉气派的,山东小孩的娘才唱的出。

在山东各地街头巷尾玩耍的,那些乳臭未干的孩儿喊唱的童谣,出口也是一副粗犷豪迈:“高粱叶,劈大刀,你的兵马随我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